京剧公历年9月16

公历年(民国15年)9月16日星期四

农历丙寅年八月初十

蒋君稼即将公演于上海大新舞台

年9月16日《申报》继续刊登着北角儿南来的预告,“礼聘名满全国初次到申独树一帜青衣花衫”蒋君稼。今天我们回顾一下这位已被遗忘的“票界青衣祭酒”。

蒋君稼

蒋君稼(~),男,名正觉,号君稼,别号玉荀词人,星翠馆主,常州人,出生于常州的金融世家。他幼时受祖父辈熏陶,酷爱京剧、昆曲。成年后,父亲蒋雪竹希望他继承祖辈家业,可是蒋君稼却无意于经营银楼,仍十分热衷于京剧和昆曲。

蒋君稼(左)、祝荫亭《南天门》

年,蒋君稼北上投靠三伯蒋维乔(竹庄),经其介绍,入北平中原银行任事。在平期间,他始入票界,如鱼得水,刻苦学戏。最初他从一罗某习老生,后改青衣,受教于老伶工李宝琴、陈啸云(李为沈采珠弟子,陈为梅巧玲弟子)。又经红豆馆主溥侗、陈彦衡等之提携。蒋君稼后又拜陈徳霖为师,从王瑶卿学了《贵妃醉酒》、《汾河湾》、《孝义节》、《宇宙锋》、《打渔杀家》、《武家坡》、《梅陇镇》等戏,于是艺事大进,声誉日隆。蒋君稼当时唱工以柔婉见长(相对老派青衣而言),且能昆乱不挡,被京中人事誉为“青衣祭酒”。他与同期的朱琴心、林钧甫、臧岚光被誉为京剧界四大名旦。据载“玉荀词人”即是蒋君稼与红豆馆主溥侗配戏时所取的别号。

蒋君稼(左)、言菊朋《南天门》

对于蒋君稼的京剧艺术,当时的报纸曾有这样的评价:“玉润珠圆,音调松弛,座客数千,无不击节称赏,以为歌喉高亢不如小云(尚小云),而柔媚过之,与畹华(梅兰芳)在伯仲之间”,“年来艺事益精,声名遍及大江南北”,“蒋君攻文学,尤工书法,诚票界杰出人材也”,“票友演戏既易犯急促之病,而动作又有失之迟滞,虽好之亦有所不免。票友出身无此弱点,只有蒋君稼、朱琴心而已”。蒋氏当年的艺术盛况于此可见一斑矣!蒋君稼曾与陈德霖、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筱翠花、程继先、朱素云、姜妙香、裘桂仙、言菊朋、卧云居士等合作演出。高亭、蓓开、物克多等公司,均灌制其唱片传世。

蒋君稼《武家坡》

据记载,民国十七年(年)蒋君稼父亲蒋雪庄病故,蒋君稼自北京回常,继承银楼生意,后又被推为“乾运共所”委员会主席,以后北京、上海虽多次恳请登台,都未应承,在家乡常州也很少参加演出活动,也就渐渐淡出了舞台。

蒋君稼《坐宫》

关于蒋君稼先生的生平,能找到的资料不多,通过当年预告上的价绍,可对其演艺,以及当年的声望,可以有更多的认识:

名震全国的蒋君君稼,这两三年里头,也不知多少人家邀过他多少次数,可是他老没有南游的意思,以致想瞻风姿、聆雅奏的都望眼欲穿。现在好了,蒋君鉴于本台恳勤劝架的诚心诚意,蒙他赏光,俯允到南边来逛一趟。他的绝妙色艺,已早脍炙人口,喧腾报端。做广告的,职分攸在,免不得要实事求是的舖叙一番。蒋君的歌喉,是天生的,是自然的,要高就高,要矮就矮,要平就平,要宽就宽。听上去,觉得浑厚醇永,娇如幼女笑语,金莺巧啭,另有一功的好听。有了这条上得去,放得下,无往不利的好嗓子,念起来,自然斩金截铁;唱起来,自然珠圆玉润,加以字眼准确,尤其呖呖娱耳。扮相,清在神、秀在骨,有大家风范,无小家习气;身段,轻盈而不佻,端庄而不笨,适合青衣花衫的身份,恰到好处;做派,工整老辣,潇洒绝俗。脸上的戏情,表现得令人理会,含蓄得耐人玩味。所谓传神河堵,只有他谈得到此。他在京时,陈德霖窃许他天分高且肯下苦功,能传自己衣钵的,只他一人。余叔岩等名须生,都以得他同戏为荣。苟非他出人头地,哪能够倾倒他们到这个地步。

最后我们欣赏一面蒋君稼年在高亭公司高亭公司灌制的《南天门》唱片,听一听老派青衣的唱法。

《南天门》

年高亭唱片

蒋君稼饰曹玉莲

陈彦衡京胡

三家店前把饭用

心猿意马归旧踪

无有脚程难行动

主仆二人奔大同

八月十五把寿拜

贼将珠宝往上抬

要把忠良心来卖

谋夺天子九龙台

爹爹骂贼出府外

两下里才把冤仇结

只见路上石一块

两足疼痛步难挨

哥哥与我脸朝外

在头上取下金钗来

缠足带忙松解

轻轻刺破了凤头花鞋

哥哥与我把路带

一步一步挨上来

黄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inxianzx.com/dxxqh/61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