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作战主动ldquo让道rd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的故事因谦和礼让而留下一段佳话。在修路改路的问题上,平塘县金盆街道新寨村大新寨组的村民们在扶贫攻坚网格员的多次劝导和热心村民的带动下,很好地传承和发扬了“六尺巷”精神……

一位群众在扶贫网格员的劝说下主动“让路”

“为什么别人家的地盘没被占,我家的偏被占;为什么修路占地不赔偿;为什么集体修路要损害个人利益?”——带着种种疑问和心结,村民们对于修路的意见和争执始终无法统一,把路修好拓宽原本对大家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也是全村人盼望已久的心愿,可是真的涉及到个人利益问题,每个人心中就有所顾虑和私心。有人提出修改设计方案,有人直接反对占用自家的“领地”,还有人索性拦着挖机不给动工。在各种争执和“抗议”中,大新寨的修路工期被一拖再拖,进展十分缓慢。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也多次上门作思想工作,可是头天晚上刚刚说通,第二天他们又去找施工队麻烦,搞得修路工人有苦难言,进退两难。在一次群众会中,新寨村扶贫网格长朱林俊带着“怒气”大声吼道,“我敢肯定,你们大新寨的路修得是最丑的一条路,路修成这样看你们好不好意思,就这种态度,以后你们寨子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发展机会”。参会群众低头不语,默默地看着脚下泥泞的道路,脸上毫无光彩,像是被戳到了痛点。

杨光勇是村里的年轻小伙,看着组上修路遇到那么大的阻碍,他心里很是着急,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这么简单的道理大家怎么就想不通呢?

新寨村大新寨组群众修路现场

不行,作为多少见过世面的年轻人,必须要为寨子的发展做点什么,思想的挣扎告诉坐立不安的他必须行动起来。于是,村里的每家每户陆续接到了他打来的“修路可是件大事,不能再坐视不理,明晚集中商议下吧”。没想到这个电话得到大家不约而同的积极响应——原来大伙儿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

会议地址就选在修路受到阻碍的地方。“我们大新寨的人就是不团结,公路修到家门口都不配合”,大多数人对修路还是积极拥护和支持的。但还是有少部分人提出反对的声音,主要还是觉得自己吃亏不公平,“这个堡坎是我刚修起来的,挖了谁来给我补”、“这条小路是通向我家唯一的路,把它挖了我家的三轮车怎么上去”、“修路是政府的事,他们想怎么修就怎么修,只要不妨碍我就行了”。

“修路是政府的事,那我问你,这条路修好了是方便你们家还是方便哪位政府领导?这大大小小的网格员来我们村多少次了,难道这路是为他们修的?政府管我们修路已经是尽到责任了,但修得好不好还是要看大家的配合程度”。组长吴菊的反驳让刚才说话的人哑口无言。

搬运石头的群众队伍

“大家听我说两句”,妇女队长杨秀芸语重心长的说,“修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路修好大家也才方便,不管是生活还是做生意都要有一条好路做基础,路不修好总有一天吃亏是在自己头上,大家要看长远,让得一寸,路就宽一寸。难不成以后你们家小孩买辆车都开不进来,我头发长,见识可不短,只要是修路需要我绝无二话。”。

孟发光是村里的贫困户,同时也是一个残疾人,不会说话,却是个诚实讲理的人,他能领会大家说话的语境,听说前几天为了修路他主动拿着尺子去把自己需要让出的田地丈量出来。听到杨秀芸这一席话,他激动得双手竖起大拇指,用连续的“嗯嗯”表达十分的赞同。

杨礼文户拆房修路

“别人让得,我也让得”,起初不愿让出院坝的杨绍永发言了,会议的宁静顿时被打破,大家纷纷议论和表态,其中最多的声音就是“让就让吧,路还是要修得漂亮些才好”。

眼看形式发生转变,召集人杨光勇赶忙站出来说,“谁说咱们大新寨不团结,我们做给他们看看。现在不是提倡一事一议,村民自治,群众的事情自己做主吗。我提议,路还是要统一修到4.5米,我们每个人凑一百块钱,用于修路需要拆除和修补的地方,从明天开始,每家至少出一个劳力,早上8点钟准时集合,我们自己负责拆、负责修,如果有谁不同意的,以后他家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会上前。叫好声此起彼伏,就这样,没有人再好意思说一个不字,很快便完成了集资工作,也达成一致的共识:“舍小家,为大家;舍眼前,求长远”。

80岁老人为修路挑水泥

年12月11日清晨,大新寨通组公路现场一下多了几十个“农民工”,拿铲子的、挑水桶的、拌泥沙的,就连搬石头都排成了有序的队伍,80多岁的老人和妇女们一起肩挑水泥,男人们负责泥水工和技术活。一派热闹有序又充满欢声笑语的景象,仿佛每个人身上都有使不完的劲。听说父亲杨礼文要拆房修路,在浙江打工的儿媳黎忠莲立马跑回来看看究竟;结果是,她果断把房子拆得更深,理由是:路宽比房子宽重要。让老父亲“哭笑不得”。

群众为这次捐款修路活动刻下的碑文

“富甲一方不忘先祖之地,仁义之士谨记后代之行”,村里的老人为捐款修路的碑文写下了这幅对联,意在提醒人们多做仁义之事,才能不愧对祖先,不愧对后人。“把路统一修到4.5米宽”,这个简单的目标和朴素的道理让村民们前所未有的团结到一起……55户村民不但自愿把路的空间让出来。还共同出钱出力,完成这项施工队无法完成的“拆、补”工作。大家都把心放宽,通往未来的道路和脱贫致富之路也由此变得更加宽阔。用扶贫网格员的话来说,“现在去大新寨心情跟以往大不一样,以前面对的是怒气怨气,现在是一团和气。”是啊,群众把自己的“道”让出来,也把“情”回馈给了为他们真心办实事的所有人。大新寨修路改路的感人故事真是干群鱼水关系最动情的诠释。

作者:谭学昆

编辑:简定娟校对:刘炜审核:韦发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inxianzx.com/dxxqh/78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