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癫分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m/
5月11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该报告全文近50万字,共分为七个篇章,是目前国内首部全面深度剖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研究报告,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美好愿景。
广州天河路商圈。
《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三大核心优势,包括“三面环山,三江汇聚”、面向太平洋、辐射泛珠三角,是世界四大湾区中拥有最大腹地的区位优势;航运发达、体系完备、创新能力强、总部效应突出的产业优势;“一国两制三关税区”多元格局的制度优势。
1.湾区实现经济总量“四连增”
年至年粤港澳大湾区GDP实现“三连增”。湾区的11城GDP之和从年的.8亿元增长到年的.1亿元(约合1.4万亿美元),占全国12%,经济规模超过世界第12大经济体俄罗斯(1.28万亿美元),与全球第11大经济体韩国(1.41万亿美元)的相当。
年,粤港澳大湾区实现GDP亿元(约合1.6万亿美元),进一步实现了“四连增”,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旧金山湾区,接近纽约湾区水平。
2.进出口水平屡创新高
年至年五年间,粤港澳大湾区的进出口总额基本维持在8-9万亿美元之间的水平线。与国际著名湾区对标比较,则是东京湾区的三倍以上。
年,仅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港的总吞吐量万标箱,湾区吞吐量总计万标箱,远超纽约湾区的万标箱、东京湾区的万标箱和旧金山湾区的万标箱,是世界三大湾区总和的4.5倍,成为世界第一。可以说,是全球港口最密集、航运最繁忙的区域。
深圳深南大道竹子林路段(资料图) 陈卫国 摄
3.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从三次产业的结构特征来看,已由工业经济迈进服务经济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年三次产业结构1.34:33.23:65.44,形成“三二一”的产业格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并成为第一大产业,第二产业则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4.城市群发展空间组团布局合理
在发展空间上,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广佛肇(广州、佛山、肇庆)、深莞惠(深圳、东莞、惠州)、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门)“3+3+3”的空间结构三个经济圈。广佛肇经济圈是一体化“巨鸟”的头部,而珠中江经济圈和深莞惠经济圈分别是这只“巨鸟”的“左翅”和“右翅”。在发展内核上,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深港、广佛和中珠澳三大引擎。
5.粤三大自贸区与港澳开放深度融合
前海、横琴、南沙三大自贸区和香港澳门全面对接正成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亮点。自贸区驱动的湾区区域协作,将有利于设计更多合作接口和平台,帮助探索和解决三地融合中的运行机制、体制机制、文化环境三个落差,融合各个方面共同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从优势互补转向优势整合、从各展所长到协同共进、从各有精彩到繁荣共造,从而开拓三地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港珠澳大桥
6.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
粤港澳大湾区的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7%,和美国、德国处于同一水平线。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深圳-香港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深圳-香港地区超越硅谷所在的旧金山湾区,在全球创新集群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东京湾区。
7.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度居首
从人口的经济效应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总规模占全国约5%,创造了超过12%的全国GDP总量,人口集聚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丰富,还表现人口的年龄结构上,人口年龄结构较轻,劳动力人口比重高,更具发展活力。
8.极具发展潜力的世界级湾区
与世界级湾区的横向对比上,粤港澳大湾区携11城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比纽约、旧金山和东京三个经济区的面积总和还大,仅凭借占比0.6%的国土面积,贡献率占全国GDP总量的12.57%,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湾区。年经济增速分别是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的2.26倍、2.19倍和2.93倍。
珠江新城CBD
粤港澳大湾区年进入“建设年”
据《报告》分析,年粤港澳大湾区将进入建设年。为此,《报告》提出四大建议:
一是强化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深入做强优势产业,补足战略性现代产业短板,形成“9+2”的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
二是建立系统化、分层次的人才引进机制和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科研攻关体系。大力营造培育人才、引进人才的软环境。
三是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大核心城市作为支撑,带动土地、产业链、生产率等要素的空间布局优化,综合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协同发展。
四是充分发挥南沙、前海、横琴三大自由贸易区,打造粤港澳自由贸易港,通过自由贸易区、贸易港建设,带动高端资源“引进来”,推动自主创新成果“走出去”。
作者
程景伟
摄影
陈骥旻、程景伟
编辑
小依
我系发哥!专程为你发布广东地界内的大件事!记得戳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