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美丽密码:博白县凤山镇龙城村人灵地杰、土地肥沃,有着杨梅之乡、桂圆之乡、石灰之乡的光环。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及帮助下,龙城村积极推动人、地、钱“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活力,致力于探索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龙和石湖,蕴藏故事在二级公路边的龙城村龙湾胫,至今还有十几条石灰窑的遗址。这里曾经是龙城村人引以为荣的一个产业。当年龙城村生产的石灰以粘性强、纯度高、色质好而著称,在玉林、北海、钦州等地区以及广东湛江的石灰市场备受青睐,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
龙城村的石灰石很神奇,大多数是从湖里采石。在一个叫龙和的地方,有一个大湖,水面上不时有鱼跃,还有白色的鸭子在游来游去。
“这是龙和湖,表面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但是湖底下都是石灰石,没有泥的。”村支书刘振柳说整个龙城村有六七个石灰石的湖,这些石灰湖里挖出来的石灰石,烧出的石灰洁白、韧性强,品质很高。
龙城村还有不少已经废弃的石灰窑。龙城村驻村工作队员秦幸介绍说,龙城村生产石灰曾经有一整套严密的程序,从挖掘石灰原料、烧制锻锤石灰、销售石灰产品,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石灰生产行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龙城村经济发展,同时还给龙城村农民以及附近乡镇的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岗位,带动他们一起致富。鼎盛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当时村里有40多条石灰窑,一条窑,可以烧十吨石灰,能卖8万元左右,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财富。
虽然年之后,龙城村不再烧石灰了,但是遗留下来的几十条石灰窑和一些石灰湖,依然让人想起曾经辉煌的产业。
三月杨梅,催生产业这是去年在龙城村采访杨梅丰收的视频
每年阳春三月杨梅成熟的季节,走进博白县凤山镇龙城村,有两种风景很特别:从龙城村穿境而过的二级公路两边有几十摊摆卖杨梅鲜果、杨梅酒的摊点,来来往往购买产品的消费者不少;在龙城村的山岭上,有连园翠绿、红星镶嵌、乌红晶亮、饱满水灵的杨梅。
每到杨梅采摘时节,杨梅山很热闹,除了每天有村民在采摘杨梅,也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采摘和拍摄。
说起杨梅故事,龙城村的村民们有说是一百多年前,龙城村坑子尾村民小组的一位风水先生“三爷”,路经贵州带回来一棵杨梅树,从此,龙城村开始有杨梅了;也有说,龙城村的气候土壤十分适合杨梅生长,自古以来就有杨梅树。
据了解,龙城村村民凭着丰富的山地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杨梅种植,做强做大传统的名优绿色产品。20世纪八九十年代,龙城村农民纷纷上山开荒,种植杨梅。经过开发荒山、绿化荒山,过去光秃秃的荒山如今都种上杨梅,全村95%的农户建有家庭果园或育苗嫁接基地,山上种果树、山下育果苗的劳动景象随处可见。最多杨梅树的时候,龙城村有上万亩杨梅树,成为博白县杨梅种植生产的基地,“杨梅之乡”的美誉由此而来。
龙城村种植的杨梅酸甜适度、品质好、口感好,对龙城村人有着鲜明的印记。村民刘德海介绍,从20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每到杨梅成熟的季节,村民拉着杨梅到周边城镇叫卖,大概从那时起,龙城村杨梅就走上商品化之路。后来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龙城村村民看到更大的商机,他们组织村民到广东、云南等地考察市场,扩大杨梅的销售范围。进入21世纪后,村里有杨梅合作社,收购上来的杨梅采取空运和高科技保鲜手段,提升杨梅的保质期和附加值,使得龙城村杨梅走得更远了,远销北京、广州、深圳、长沙、上海等大城市的。
龙城村驻村工作队员李发平说,杨梅对龙城村人来说不仅是“绿色银行”,而且因为村里种植有大量的杨梅树,也带动了不少与杨梅有关的产业发展,成为春天里乡村旅游采摘最受欢迎的一条线路。
龙城村的由来,跟龙有关跟随龙城村的村支书刘振柳在龙城村行走,我们发现龙城村里有不少古老的龙眼树,刘支书说,剥龙眼肉,加工桂圆,也是龙城村特有的传统经济项目。
龙城与龙眼有联系吗?问及龙城村是怎么得名的,刘支书笑着解释,龙城村最高的一座山,叫天子印,环绕着天子印绵延山岭就像一条龙蜿蜒盘旋而来,于是村里的名字就叫龙城了。龙城村最早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村民是从福建过来的,龙眼树也是那时候从福建移过来种的。
在龙城村竹山脚村民小组,有一棵有二百多年树龄的龙眼树,刘支书说是他的奶奶种植的,果树挂果最多的时候,可以摘千斤的龙眼,现在,树老了,挂的果也少了,才摘得两三百斤左右的龙眼。
据了解,桂圆加工也是龙城村的传统产业。龙城村几乎家家都建有加工桂圆的烤房(龙眼炉),不少家庭小作坊还配有大型烘干机。每年到了龙眼上市季节,村民除了收购本地龙眼进行桂圆加工外,他们还到大新县、平南县、武鸣县以及广东省高州市、廉江市等龙眼生产地区收购龙眼鲜果,运回来进行桂圆加工。
龙城村加工的桂圆肉以其颗粒完整、色泽金黄、营养丰富而饮誉海内外,产品远销新加坡、美国、日本、加拿大等。
龙城村曾经因为集体经济雄厚,成为玉林市粮食生产重点村,成为自治区农业厅新型农民培训示范基地。而今,因为绿色经济发展势头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很大的潜力。杨梅采摘,桂圆加工,还有石和湖和石灰窑遗址,也是乡村旅游的最好线路。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龙城村委将这些绿色原生态经济与脱贫攻坚、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相结合,探索创建具有乡村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来源:玉林日报微报(采写/视频:詹丽萍宋建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