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s://handan.house.qq.com/a/20160726/025122.htm
十里洋场,霓虹灯下;
望车水马龙,蹉跎岁月;
大新路上,建设街里;
沔阳往事娓娓道来……
大新路
一直是老沔阳口中丢不掉的地名,
县汽车站、沔阳剧场、商业大厦、
供销大厦、文化宫、月亮湾……
那时的大新路,是当之无愧的商业中心!
金融、餐饮、娱乐、南北百货在这里发光发热。
从东桥到月亮湾,全程仅1公里,却承包了老仙桃人的吃喝玩乐!不到繁华的大新路上走一遭,怎么能真正了解大仙桃?
历经沧海桑田,大新路以一种沉着的姿态向我们展示着仙桃的巨变。唯一不变的是,大新路总是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最头上的花源酒店算是仙桃的老牌酒店了,旁边的粥店也都经营多年。老仙桃人都习惯在花源酒店打夜牌,饿了就在隔壁找一家烫粥,点一份外卖,赢的人要请客哦!
因为过于繁华常常拥堵,所以大新路设置了白天禁止机动车从东桥方向驶入,有多少小伙伴在这条路上吃过亏的?
中雅广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夜看扬州市》
80年代,中雅广场曾是沔阳县汽车站所在地。
如今再提起中雅广场这个名字,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电动车市场、手机市场、或是曾经的网吧城……
从广场内的布局,依稀可看出当年客运调度的大致情景。
仙运集团的老宿舍楼,静静伫立在闹市的中心,俯瞰着脚下事与物的更迭……
欧阳粥庄,这一带硕果仅存的“古迹”。
老板闲云野鹤,小店开的很是任性,雨疏风骤不营业,暑气炎炎休息中。
虽然运气不好吃不到,但他家的小菜确实值得回味——藕丁和土豆丝是经典,还有让人念念不忘的卤鸭头、卤鸭脖、卤翅尖……
路过隔壁的正新鸡排,香气扑鼻而来,金灿灿的大块鸡排正在“跳水”,作为一枚资深吃货,完全控制不住自己啦!
城乡渠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
砌上了水泥墙
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
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
——罗大佑《鹿港小镇》
城乡渠,既是一条水渠,又是一条街道名。
据说,上世纪末,在仙桃大新路与城乡渠交界的十字路口的东北角,有一家“3元吃饱”饭馆,不过年代久远,人们对这家小店的记忆多已被时间抹去。
城乡渠白天是闹市,晚上是夜市,在城市广场建成之前,这里是著名的“江汉小吃城”,烧烤、小吃、宵夜,品种齐全,那时候油焖大虾还不是餐桌上的主角,一盘虾球,一盘螺丝,配上啤酒,悠然自得。吃完东西,人们三五成群,襄河边坐吊篮吹吹河风,迷迷糊糊中度过整个夏天。
如今的城乡渠依然是美食发源地,每次从外地归来,总会从三中沿着城乡渠一路吃吃吃,三兄弟锅块、三中豆皮、经典的轩轩板栗、王子烧烤的铁板鱿鱼和炸藕夹、胖哥胖嫂粥庄、速七奶茶……曾经的“吴太大不同”也变成了现在分店林立的红薯夫妇。
天气渐凉,买一个被烤出糖油的红薯,用勺子挖着吃,路人看到都会忍不住嘴馋也买上一个~
轩轩板栗吃起来不干,比较有水分,逢上节假日,买栗子都要排队等半天。栗子趁热吃最好不过,冷了就不好剥壳了,称上20块钱的板栗,够看场电影的啦~
王子烧烤的鱿鱼也是有些年头了,每次都会为了吃鱿鱼特地跑一趟大新路,新鲜串好的鱿鱼滋滋啦啦地翻转,撒佐料,浇汁,刷油刷酱,香味就随之飘了出来~
铁板的焦香味儿十足,每一串脆嫩爽口的鱿鱼,都吸收了紧紧裹在面上饱满的酱汁。
如今王子烧烤销声匿迹,胖哥胖嫂粥庄也搬了位置……
傍晚的夕阳坠入地平线,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繁华夜市却再也不见……
图片来源
十万光年这条街,不该只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污名,也不该仅仅作为市容整顿的弃儿。最终,我们得到想要的,却也失去拥有的。
商城大厦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
80年代中期,商城大厦南楼叫做“商业大楼”,本土传奇神秘人物“乔狗”,就是在这个十字路口的岗亭“指挥”来往的车流。
几经辗转,商业大楼改制成华亿商场。
十多年前,商城大厦获得这栋大楼使用权,与北楼相接,共同组成了仙桃首屈一指的购物中心——银泰仙商。
每天清晨,都会看到商城员工们围绕着整齐划一的仪仗队在广场举行升旗仪式,小时候上学路过商城,总会驻足看看这群英姿飒爽的姑娘们。
东门至北门这一条“时装街”是仙桃本土的“汉正街”,便宜的女装琳琅满目,在商圈环饲的今日,这条街却不曾没落。
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个地方曾是著名的仙桃宾馆——一家比花源酒店历史更悠久、更负盛名的宾馆,90年代末接待过来仙桃视察的国家领导人。
世界城像一阵风,刮走了仙桃宾馆这个属于老仙桃人的集体回忆,一旁静默的佳宝广场,替她承担了黯然消逝的失意。
俯瞰这座城市,商城大厦无疑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她为仙桃人的生活带来别样的色彩,她包容着形形色色的人群,在她的怀抱,我们总能在孤独时找到温暖的慰藉。
沔阳剧场沉默月光寂寞照南墙,
谁引马向北往故城的方向。
家乡的竹笛横吹夕阳,
荒烟漫长,葬你的辉煌。
讲一段鲜少有人知悉的记忆,世纪交替之际,千禧之年,著名演员巩汉林应邀来沔演出。
当时蹒跚学步的我,被爷爷抱着挤进人山人海的沔阳剧场。诙谐滑稽的表演,观众起伏不断的欢笑声……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这个小城市的活力,这是她巅峰时期的盛况……
年,沔阳剧场举办庆祝仙桃市成立大会
沔阳剧场从建立之初便作为仙桃市重要活动的举办场地,地位不亚于人民大会堂之于北京,在那个物质生活朴实的年代,这里是仙桃为数不多的文化娱乐场所。
对于仙桃大多数90后来说,对沔阳剧场仅有的印象,大概是学校每次组织观看电影时,大家从学校整队出发,走在前往电影院的路上和小伙伴们嬉笑打闹,那股莫名期盼的兴奋,即使每周都有新电影出炉的现在,也不曾再出现过。
年,沔阳剧场第一次全国同步上映的大片——《英雄》,之后还上映过《十面埋伏》,只是再也没能重现按当年万人空巷的景象。
年开始,星都、银兴等新式电影院在仙桃异军突起,早已失去昔日辉煌的沔阳剧场被彻底遗忘,不久之后,市政府招商引资,沔阳剧场被划归为“台湾风情文化广场”项目用地。
年某日,随着钢铁与机械碰撞的轰鸣,沔阳剧场划上了休止符,被一个冰冷的代号取缔——大新路37号。
笙歌鼎沸处,早已不堪回首,却令人不住凝眸。断壁落残垣,街景依旧,灯火依旧,明日是否也能如依旧。
供销大厦月亮湾当日不知为客乐,如今回首却消魂。
——《怀旧》
交通路与大新路交汇处,有仙桃最老牌的酒店之一——月亮湾大酒店。四周被美食街、服装店环绕。
如今的月亮湾大酒店已改名吉楚月亮湾大酒店,吞食了日益饱和的市场。小城老店固守着这份可爱的倔强,月亮湾,依然是这个街角的铭牌。
灯红酒绿,纸醉金迷,隐藏于暮色中的文化宫,是老城区的不夜城。曾有多少夜幕下无处安放的躁动灵魂在她的怀抱中游荡,而今古楼旧坊仍在,岁月流淌无声,念街边苔痕,年年不知为谁生。
文化宫对面,曾经的燕京啤酒夜市一条街,也早已不复存在,但仙桃伢对大排档的喜爱却延续至今。
年,供销大厦在大新路末端拔地而起,计划经济时代,这栋大楼几乎能满足仙桃人所有购物需求。
几经翻修,供销大厦仅一楼尚可使用,几度易主,十多年过去,老仙桃人依旧叫这里“知音超市”。
街对面的旧式民宅,与供销大厦隔道相望,它是否也经历了与邻居相同的沧海桑田?
大新路的土地公公1分钟前
你是不是忘记了什么?
嗯……
大新路小学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
大新路小学实际在沔阳大道的中段,今年,她已经23岁了。
记得小时候每天踏着深巷的石板路,挨家挨户叫唤着同班的小伙伴结伴去上学;放学了,就一起躲在学校正门旁的读者书城看漫画书,儿时的梦,在无忧无虑的年岁中悄然启航。
学校的门庭早已不再是印象中的那番模样,狭窄的过道无法再作为出口,两旁被鱼龙混杂的小摊占据,说来可笑,一位居住了20年的摊主与我争执——这里,从来就不是学校的大门。
记忆的偏差让周围的一切看上去都那么地不真实,我试图寻找幼年时在墙上涂鸦的一笔一划,自知是徒劳,春去秋来,铅华已然被风雨洗尽。
门口寻到了几处顶糕,但是再也找不回小时候的味道……
呃,不记得那么久的事情了…归
根
大新路,前后一公里,塞满了数不尽的旧城往事,留下了一代又一代仙桃人的似水流年。
无论是在外打拼的游子,还是留乡奋斗的故人,都曾是这条路上的匆匆过客,那些繁花似锦的往事,终究化作淡云流水。
我们回归了平凡的生活,街上的雕栏玉砌,也逐渐消失,成为故事。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大新路鼎盛时的火树银花,现已难觅踪迹;人来人往的街头,提醒着人们曾属于他的光荣。
图片来源网络
城市的规划,终将使大新路以日新月异的姿态重新回归到我们的视野,我们很幸运,能亲眼见证它的崛起,但无论它以后发生如何的变化,大新路最初带给我们的感动,会一直留在仙桃人的心中。
-End-
出品:江汉热线
编辑:萧忆情主编:柳落月
摄影:江小七萧忆情
江汉热线原创发布
文中部分老照片来源仙桃市档案局
点击下方关键词看你想看走近仙桃
老街过早
角角佬美食
油榨湾
宵夜
串串
土特产
糊汤粉
油货小吃
酒席12碗
小龙虾
灌香肠
草莓采摘
面包
鸭棚小吃
超市大全
交通路菜场
仙桃中学
仙桃一中
渔泛峰
环卫婆婆
农妇变身
孤儿院
电力大叔
宠物医生
快递小哥
天然气缴费点
公交线路
医院
周边游
精彩视频
街头硬币
兄弟
搭车惊魂
奇葩相亲
奔驰与板车
人情风
猪油锅块
结婚彩礼
记录仪
爆笑方言
赖晃风云
绿地宝藏
海峰锅教练
仙桃之歌
方言导航
小亚亚
爆笑方言
小嫂子心声
借钱
麻将凑角
秋裤之歌
顺口溜
搞笑合辑
仙桃之歌
天气预报
合作案例
面包坊
自助餐厅
花样折扣
家装
商超
宾馆
培训机构
学校
驾校
企业招聘
运动
影院
KTV
车展
公益相亲节
沔街庙会
亲子嘉年华
黑卡吃货节
xuo虾季
家装团购节
暖冬行动
亲子圣诞趴
戳原文,更有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