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6.html前言
差不多一年前,本科英语系四年级的XX同学第一次接触到了新闻这个领域,并很快决定她将以此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她想去做文化新闻,想要减少不同文化群体间的隔阂。
而她下定决心时,距离申请截止日还有9个月,她没有任何新闻实习经验,她的申请竞争对手主要来自各顶级新闻系或专业媒体。
她是如何进入世界新闻专业的圣殿,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呢?
心态决定成败
当我写这篇文章时,刚刚收到哥大新闻专业的录取。
申请季后期养成了神经衰弱的毛病,每到周六(一般来说,美国都会在当地时间周五下午发offer),我就会凌晨醒来刷邮箱。心情也自然是有起有伏,但总都是睡不安稳的。
2月中,收到berkeley的不能argue的rej时,特别沮丧,几乎要崩溃。我妈对我说,没事儿,不是本来就没指望吗,不是说超级难进的吗。
3月初,看到西北被waitlisted时,我很惶恐。BeBeyond培训师说:“没事儿,你非美本,转专业,申这个本来就是很难的啊。
我
一拍脑袋,是啊,我都忘了,自己无保底学校的申请策略,本来就是很冒险很困难的。而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开始自信心膨胀到以为自己可以横扫,以为狂揽offer是理所当然?真是可笑。
于是乎,即使早上看到waitlist差点要急红眼,但中午便立马收拾打扮自己去参加笔面试,下午就得到了纽约时报中文网的实习机会。我马上又振奋起来了。有了工作,没有丢下这饭碗,我带着激动的心情在隔天给所有学校update了简历和感想。
然后,没隔几天西北就给我转正了。
这时我已经有两个offer了(不久前还拿到了加州大学的offer),算是不会失学了。带着轻松的心情工作,并继续给女神校写邮件说说我最近的收获。女神校虽女神,但并不高冷,每次都会很nice地回复我。这让我感到胜利在望。期间,NYU还告诉我在waitlist的第一个,很快也会转正。对于NYU这个只有十几个人的项目,我也很欣慰了。最后,又是在一个星期六的早上,看到了哥大的offer。
经验:
这充分说明心态的重要性。没人会理会毫无作为的自怨自艾,但如果当你眼光放在比申请更远的事情上,继续努力和工作,那么有些事情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其实回想申请的过程也是这样。不把申请成功作为唯一/最终的目的,当你申到dreamschool都会很平静时,才可能会成功。
Deadline前的天到天
我是差不多去年这时候才有了第一次在新闻业的体验。当时距离哥大ddl尚有天。我在美国交换,有机会去华盛顿实习。当时没有什么媒体工作经验,在美国非母语学生找媒体实习也特别特别难,但靠老师指导下的coldcall、海投简历得到了中国日报美洲区的实习机会。我实在太幸运,对于我这种新闻小白,它给了我与真正记者无差别的机会,包括跑新闻采访写稿。这三个月,我的英文采访写作能力都有了迅速的提升,也发了很多稿子,之后也有一篇做了writingsample。
经验:
这段经历也让我很有成就感。写字是我一直都很喜欢的事情,看到自己的名字白纸黑字印出来也很兴奋,所以回国后也非常想继续尝试不同的媒体工作。而这时我也才刚刚萌生出国的想法。
因为不是新闻专业,北京媒体也没什么人脉,还是只能靠海投简历来找实习。这个事情在我还在美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进行了。所以,回国后没多久,我先去了彭博商业周刊,觉得自己在商业方面没头脑,就退出了,在8月初时面试去了路透社做researchassistant。此时离ddl还有天。
第一次在外媒,初期对做的某些报道还有点“爱国小粉红”之气恼。不过很快就被外国记者们的专业与工作狂热感染了。工作节奏就跟记者们的语速一样快,但在采访查资料的琐碎中,也算是得到了一些来自顶尖通讯社的真传。
申请虐我千百遍,BeBeyond待我如初恋
路透
实习期间,也是我申请正式开始的时候。此前已经在7月考掉了托福,成绩并不高,比哥大要求的差6分。虽然最后我就是用的这个成绩,但在当时,我还是很难过的。我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转专业分不高的样子如何才能如愿呢。
即使托福不够,我也从没想过中介或别人帮写文书。因为记者如果连自己的故事都讲不好,还怎么去讲别人的故事呢。后来发现了BeBeyond,完全是被之前的案例吸引,希望可以获得讲好故事的方向指导。在前几周的workshop里,我认识了一群可爱的疯子,和无微不至的培训师宇婷和大师兄。我们在一起互相八卦、共同选校、fieldresearch、selfexploration、规划careergoal和写PS。大家比着“拼业绩”,一起朝着目标狂奔不止,陪伴我度过了无比难熬的实习+考G+上课岁月。我不想迁就,当时决定只申最好的5个学校。于是就这样慢慢地过去了天,来到了12月。
但我不会推荐每位同学都去BeBeyond。我觉得,如果只是因为“走投无路”,或者为了那点虚荣心,BeBeyond可能并不适合你。但如果你是个“实干的理想主义者”,非常的self-motivated,那么你会很适合BeBeyond的气场,它会帮你走的更远。
我在9月底时写出了第一版PS,在今年初写完最后一版PS,每一版BeBeyond的宇婷(培训师)和小伙伴们都要仔细阅读并给建议。最后一共写过两万多字,真是太辛苦他们了。许多都是废的,但也算是对我自己补偿的人生做了一下回顾,看到很多我以前没发现到的优势。也很感动,米总和Boss耐心地从我这些乱如麻的PS和废PS中寻找亮点。最后Boss一眼看中的一版PS直接给我带回了USC的offer,而米总反复揪着我修改修改再修改的PS把我送到了哥大门口。
在这么高强度的情况下,我又挤出时间给自己找了网站做撰稿人,自己独立采访、摄影。同时打两份工的感觉十分酸爽,每天熬夜的日子也差点让我“毁容”,但好在一切都是值得的。11月底我在VICE上发表的稿子最后也成了我的writingsample。
在ddl前几天,我每天都要改很多次PS、writingsample、简历等等,而BeBeyonders、宇婷、米总有时就会陪着帮着修改到半夜。有时自己觉得已经差不多了,可能米总一句“这篇这样是上不了哥大的/还有3天可以再改出10版来”,或者宇婷“我觉得你还没有写出来/你看看PS是不是配不上你的简历”,就得回炉重造。我是一直改到ddl前几个小时才提交,那时我的一切材料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完美(至少我觉得如此)。
提交后,进入了申请后时代,mock面试练习笔试update,BeBeyond还是持续地push我不断提高录取的可能,我也是一个一个实习的做着,直到这美好的一天终于来临。
回望前路
这一年真的太充实:从零开始,到接触了5家各有不同媒体,发了20多篇文,拿了几个offer。一年前可望不可即的学校,现在反而很平静。因为我知道,之前该做的努力全都做到位了,没有遗憾,也就成意料之中了。
最后
最后是感谢。感谢可爱的培训师们,宇婷大师兄米总大boss还有外援Huini;一起肩并肩的小伙伴们,BB组,submitoffer婊们,狗带们;不厌其烦的师兄师姐们;愿意推荐我的记者老师们;安慰鼓励一直支持的狗狗们和陈老师;还有还有我的父母。谢谢你们。
作者信息收获Offer:哥大新闻、西北大学新闻、USC新闻
背景:
本科英语系
美国某大学交换一年
成绩:
GPA3.9
GRE+
T
实习:
纽约时报
路透社
中国日报美洲区
彭博商业周刊
BeBeyondGraduateWorkshop15年8月班学员;
“RD小分队”成员之一;
队内成员都获得顶尖offer。
你离最爱专业的圣地,只差一个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