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1日12时,成都确诊本土病例ld

2月21日,成都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成都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杨小广,成都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翼刚,成都市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范双凤,通报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最新情况。

会上,成都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杨小广通报,2月20日0时-2月21日12时,新增阳性病例9例,其中,确诊病例6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目前,均在成都公卫中心治疗。

病例基本情况如下:

确诊病例1:居住于我市高新区长城馨苑小区,系发热门诊主动就诊人员,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2:居住于我市高新区长城馨苑小区,系确诊病例1的密接。作为密切接触者纳入集中隔离,核酸检测阳性,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3:居住于我市天府新区凯华丽景小区,系确诊病例1的密接。作为密切接触者纳入集中隔离,核酸检测阳性,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4:居住于我市金牛区沙河·云景湾小区,系确诊病例1的密接。作为密切接触者纳入集中隔离,核酸检测阳性,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5:居住于我市天府新区凯华丽景小区,系确诊病例3的密接。作为密切接触者纳入集中隔离,核酸检测阳性,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6:居住于我市天府新区伏龙小区丽景苑,系确诊病例1的密接。作为密切接触者纳入集中隔离,核酸检测阳性,诊断为确诊病例。

无症状感染者1:居住于我市金堂县生态水城澜岸小区,系确诊病例4的密接。作为密切接触者纳入集中隔离,核酸检测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2:居住于我市温江区丽晶公馆小区,系确诊病例4的密接。作为密切接触者纳入集中隔离,核酸检测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3:居住于我市温江区丽晶公馆小区,系确诊病例4的密接。作为密切接触者纳入集中隔离,核酸检测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目前,9名病例已转运至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隔离治疗,所有病例生命体征平稳。

目前划定6个中风险地区,实行分类管控

据通报,经省、市专家研判,并经省防控指挥部同意,我市目前共划定6个中风险地区(高新区长城馨苑小区、金牛区沙河·云景湾小区、天府新区龙河社区凯华丽景小区、天府新区华阳街道伏龙社区丽景苑小区、金堂县生态水城澜岸小区和温江区丽晶公馆小区)。划定封控区6个、管控区6个、防范区5个,临时封控区1个、临时管控区1个。封控区实施“居家隔离,足不出户、封闭管理”;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

面对疫情成都特色商业街区应该这么做:

一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按照“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疫情防治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在街区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防控,依靠科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早、小、严、实”的方针,对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的员工,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疗、及时控制”,同时,对与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的员工密切接触者要及时采取隔离控制措施,做到统一、有序、快速、高效。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街区应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街区运营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建立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制,统一防疫工作,分级部署,齐心协力做好防疫工作。

4、四方联动,共筑防线。建立街区、街道社区、派出所、疾控中心之间的联防、联控机制。街区出现健康码“红码”、“黄码”,14天内有过新冠疫情感染病例接触史人员,14天内有过疫情中、高风险旅居史人员等情况,应第一时间逐级上报,并同步开展应急处置。借助属地完备的防控力量助力街区疫情管控工作。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职责:负责街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对街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统一组织督导和指挥,由街区运营管理机构各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和组织实施。

2、综合工作组

职责:负责防控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防控领导小组会议筹备;负责街区防控信息收集整理上报工作;负责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事项传达工作;负责建立、登记街区员工排查台账;负责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3、宣传联络组

职责:负责街区、商户对疫情的正面宣传引导工作;负责疫情防控舆情收集上报工作;负责新闻宣传,按规范流程和内容对外公布相关信息。

4、防控指导组

职责:负责街区出入口管控工作;负责新冠疫情疑似症状商户、游客管控及就诊协助工作;负责监督检查各部门、街区入口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负责与属地街道、社区、派出所联动联络工作;负责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5、应急保障组

职责:负责指导街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督导项目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6、落实主体责任

各街区运营管理机构按照实际情况,及时制定落实街区常态化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细化方案,进一步建立完善街区疫情防控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落实专人负责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倡导全市特色商业街(区)、步行街(区)认真贯彻落实《成都市特色街区一体化管理导则》有关精神,及时建立完善街区运营管理机构,统筹落实疫情防控责任,齐心协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对以下六大危险源及时全面进行监测

第一类:健康码“红码”人员。立即就地隔离,做好个人防护、禁止流动,立即上报综合工作组、属地街道社区、派出所、疾控中心。

第二类:健康码“黄码”人员。立即上报综合工作组、属地街道社区、派出所,至就近“黄码”核酸检测机构检测,按规定进行健康监测。

第三类:疑似新冠疫情症状人员。立即上报综合工作组,至就近核酸检测机构检测,按规定进行健康隔离。

第四类:14天内有过新冠疫情感染病例接触史的人员。立即上报综合工作组、属地街道社区,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健康监测、隔离。

第五类:14天内有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立即上报综合工作组、属地街道社区,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健康监测、隔离。

第六类:有关时间段内,在上级部门公布的省、市内重点监控和隔离观察的有关区域(包括但不限于交通班次、公共场所、居住小区等)活动的人员。立即逐级上报,做好个人防护,至就近核酸检测机构检测,按规定进行居家健康监测。

(二)做好街区管理机构日常防控工作。

1、严格员工体温检测。所有进入办公区域的人员须自觉佩戴口罩,按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办公楼、工作区域,若体温超过37.3℃,勿入办公楼及作业区。

2、公共区域严格消毒,每日至少3次对办公区域、楼道、会议室、卫生间等部位进行消毒。

3、严格控制外来人员。所有进入办公楼的外来人员首先进行体温检测,检查健康码是否为绿码,查看行程码有无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接触史和发热、咳嗽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正常,做好登记后方可放行。

4、所有员工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适量运动,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5、每日对员工进行仔细排查,了解身体状况、健康码是否为绿码、所在位置,并做好台账登记,办公室统一备案。

6、准备充足的隔离应急物资,建立隔离机制和隔离场所,做到发现一例,上报处置一例,及时高效地做好应急处置和信息上报。

7、加强培训和应急演练,引导员工掌握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保证员工熟悉责任分工、环境卫生、个人防护、异常情况处置、人员疏散等工作要求,做到有条不紊。

(三)街区出入口、街面防控工作。

1、疫情期间,在街区入口,地下停车场入口,设置24小时疫情防控监测点位。

2、各入口位置配置临时隔离点,并设提示牌标注街道社区联系电话及方式。配备充足隔离保障物资,确保异常情况发生后及时处有效处置。

3、所有进入街区的人员(商户、游客)须体温测量正常、健康码绿码、扫场所码和佩戴口罩后进入。

4、每日对街区商户及其员工进行体温测量、检查健康码并登记,发生异常立即上报;

5、每日至少3次对街区公共区域(楼道、卫生间等)、客服中心区域等部位进行消毒。

6、保持街区内公共区域清洁卫生,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清运过程采取密闭化运输,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做到每日一清。

(四)街区防疫信息发布及日常宣传

1、街区入口醒目位置设立告示牌,提醒街区游客、工作人员遵守相关防控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2、在街区入口及其他等候区设置地面标识(一米线)。

3、街区安装与防疫措施相关的综合专用标识(包括图示),以提醒遵守防疫措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保持卫生、消毒、注意座席区行为等)。须为视障人士设置地面标识和适当的无障碍标识。

4、通过街区公共广播、LED显示屏、宣传栏和海报等传递最新疫情信息,宣传卫生防疫知识。

5、通过街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inxianzx.com/dxxzy/108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