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六大新型显示材料,工信部发布

工信部今年发布的指导目录中,新型显示材料领域增加了偏光片、量子点膜、银反射膜、增亮膜、光学级PET基膜、柔性显示盖板用透明聚酰亚胺等材料。

丨膜链·势银旗下媒体平台丨

来源:膜链

撰文:eunice;编辑:melody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年版)》,自年1月1日起施行。膜链发现,今年发布的指导目录中,新型显示材料领域增加了偏光片、量子点膜、银反射膜、增亮膜、光学级PET基膜、柔性显示盖板用透明聚酰亚胺等材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偏光片由于国内面板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上游材料与设备的国产化鼓励政策,偏光片厂商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及产能规模扩张。年国内偏光片市场规模为42亿美元,预计到年,国内偏光片市场规模可达53.2亿美元。目前国内主要的偏光片生产厂商为三利谱和盛波光电。三利谱目前生产线最宽宽幅为mm,理论上能够生产的偏光片最大面积为65寸;盛波光电目前共有6条量产生产线,1条在建生产线,分设坪山、龙华两处工厂。目前公司产品现已涵盖TN型、STN型、TFT型、3D立体显示、OLED显示、平板显示及柔性显示相关光学薄膜等领域。◤量子点膜量子点薄膜是以量子点、阻隔性树脂以及光学级水氧阻隔膜为主要原料,结合高精密涂布技术制作的广色域特种光学薄膜,能够将大约三分之二由背光源发出的蓝色光转化为纯正的红光和绿光,进而混合蓝光形成高质量的白光,实现了显示器的高色域覆盖,还原了色彩。激智科技是目前全球仅有的三家可生产量子点薄膜的企业之一,自主研发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背光模组的量子点膜》获得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道明光学目前拥有年产万量子点膜生产线等项目,且量子点膜已安装调试完成达到量产条件,并已通过几个知名厂家的样品检测,正对新机型进行重新送样检测。除了这两家企业外,国内入局量子点膜市场的企业还有惟怡科技、中科纳通、华威新材、迎辉科技等。◤银反射膜反射膜是LCD背光源模组构成材料的一部分,位于背光模组的最底部,在导光板的下面,其作用是将透过导光板漏到下面的光线再反射回去,重新回到面板侧,从而达到减少光损失,增加光亮度的作用。反射膜最早是由日本东丽公司推出的低密度白色聚酯薄膜,最先应用于平板显示。随着平板显示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大尺寸电视的普及和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白色聚酯反射膜反射率不断提高。今年4月,长阳科技拟募集资金5.29亿元,用于年产万平方米BOPET高端反射型功能膜等项目。8月,航天彩虹公开表示,拟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万平方米反射膜生产线工程。除了长阳科技和东旭成外,乐凯、兰埔成在反射膜国产化的进程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增亮膜增亮膜(BrightnessEnhancementFilm、BEF)又称为棱镜片或聚光片,是在TFT-LCD背光模块中能够提高整个背光系统发光效率的薄膜或薄片,由美国3M公司首先发明使用。目前国内入局增亮膜市场的企业有台湾长兴、光耀、友辉、维奇光电、激智科技、道明光学、锦辉光电等。◤光学级PET基膜光学级PET薄膜是光电产业链前端最为重要的战略材料之一,主要以聚酯切片为主要材料。因需满足高透光率、低雾度、高亮度等性能要求,所以光学基膜为聚酯薄膜行业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当前,全球光学基膜基本由国外大公司生产,尤其是高档光学基膜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几乎都被日本的东丽、美国3M、三菱和韩国的SKC等公司的产品垄断。国内光学薄膜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东材科技、裕兴股份、龙华薄膜、激智科技等企业皆已开始布局技术壁垒相对较高的光学基膜。◤柔性显示盖板用透明聚酰亚胺在可折叠手机兴起的情况下,其相关材料的风向也是一变再变。而其中,就有被选为可折叠手机盖板材料的透明PI,也就是CPI膜。如今的智能型手机市场上,可折叠设备的风靡已指日可待,因此对于符合所需性能的CPI薄膜,市场需求也将会大大增加。年8月,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公布了对于高性能薄膜的全球市场预测,其中提到用于可折叠智能手机的透明PI膜(CPI膜),预计年的出货量将为13万㎡,到年这个数字预计将扩大到35万㎡。来源: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目前,全球范围内具备CPI膜技术能力的厂家仅有科隆、SKC和住友化学。科隆是最先成功研发出透明PI膜的公司,在量产设备的配备上也领先于日本的住友和韩国SKC。目前,国内尚未有企业有能力产业化生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但由于看好柔性屏的大趋势,国内一些企业已透露紧跟热点布局CPI薄膜,逐步涉及高性能CPI材料的研发及生产,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inxianzx.com/dxxxc/109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