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每天早晨6点,收听姑苏好时光
在游客眼里,平江路好像只是一条江南的老街,沿着平江河从头走到尾,街边是逛不完的花花绿绿的文艺小店,路上是摩肩接踵不会停歇的游人,桥头也似乎总有穿着汉服的年轻姑娘在摆拍……如果平江路是一本书的话,这些只是它亮丽的封面和卷首语,真正精彩的内容,都在那些串联成字里行间的小巷里。大新桥巷,西侧连接着平江路,走过古朴的小新桥往东可一直到仓街以及耦园,是如今在平江路街区上为数不多依然保留着枕河人家风貌的街巷。它与小新桥巷刚好配对,与北边相邻的大、小柳枝巷组成了平江路上有名的大小组合。(民国《吴县志》称“新桥巷”,又载:“康熙《志》:青邱仓前,同治《志》:流真巷南,俗称娄门新桥巷,一称大新桥巷。”)虽然名字里有个“大”,但大新桥巷并不名副其实,小巷、小桥、小门小户在这里构成了一幅微缩的苏州印象,在铺开的画纸上描摹着一个又一个苏州的小故事。与街对面的悬桥巷相比,大新桥巷上的名人故居算不上多,但也值得我们流连一番。大新桥巷12、13、20号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郭绍虞的故居。他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但家境贫寒,几代人都只能租房为生。就是在这样穷困的情形下郭绍虞却不曾潦倒,一步一步通过刻苦自学从苏州走到了北京。年,他与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一连串大腕——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圣陶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专门从事新诗、散文及学术方面活动。▲郭绍虞后来在胡适以及苏州老乡同时也是邻居的顾颉刚等人的推荐下踏上了执教大学的生涯。而大新桥巷的这处房产也正是郭绍虞在燕京大学担任教授后才用多年的积蓄买下的,透过如今这里毫不起眼又深不见底的窄门,仿佛依稀可以看见当年谈笑有鸿儒的场景。沿着大新桥巷往前几步之遥便又可遇见一处名人故居庞宅,相传年前清雍正年间,这里是当时的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傅陈世倌在苏州的行宫。提到这个名字喜欢看武侠小说的朋友一定会有些出戏,这不是金庸《书剑恩仇录》里男主角陈家洛的父亲么?在野史里他可是乾隆皇帝的亲生父亲啊。▲如今的庞宅成为了一家青年旅舍这样的传闻虽不可信,但无疑给眼前这栋老宅增添了难以言明的魅力。到了同治年间吴江有位庞庆麟金榜题名,可惜时运不济被革了职只能回到苏州,他恰好看中了大新桥巷的这处宅子,于是买了下来改成了“庞氏庭园”。(庞庆麟同时还买下了苏州鹤园)▲家家户户门前几乎都说好似的种了点植物与蔬菜这处宅子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南北两侧都临河,北面依柳枝河引水入宅,庞家最鼎盛的时候前门迎客后门进货,往来小船直接开进他家,宅内还有一座月牙池和两口水井,家里有河有池还有井,被誉为是苏州绝无仅有的“三水人家”,真是大家族的气象。此外,宅内还有三处庭院,两座精美的砖雕门楼,还能看见清末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澂题写的“温恭集木”几个大字。▲在河对岸张望的边牧
除了庞家人,近代以来还有不少名人在这个老宅里住过。比如说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学者同里人金松岑(他是庞庆麟的孙子庞蘅裳的表兄,庞蘅裳本人也曾是鹤园的主人),还有中国现代语言学和音乐学先驱赵元任。这位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与庞家是表亲,少年时期他遭遇父母双亡的悲剧,在苏州庞家的大寄娘(大姨妈)庞冯氏便接他到大新桥巷住了一年,如同疼亲生儿子一般对待他,这也让赵元任终身铭记。再往前走走还能看见同样建于清代的笃佑堂(大新桥巷28号),也是一处坐北朝南的清代建筑,如今双塔景区罗汉院内有座“寿宁万岁"的砖雕门楼,就是80年代从这里移建过去的。穿过仓街便到了小新桥巷,再走走便是耦园了。百年来这里也曾风云变幻,不少矮旧的平房曾被夷为平地,变成了一个个大型国企,纺织厂、丝织厂、染织厂……那些厂房整日热火朝天,靠着烟囱吞云吐雾。▲大、小新桥巷间的通济桥▲小新桥巷而如今这些那个年代繁荣的标志也都没了踪影,再次回归普通人家的安宁,只有河岸边的梧桐花依然盛开。出品方
喜悦声创
监制
乐轩
主播
马颖
编辑/排版/摄影
说书的菜
后期
多多
-水印图片为好时光原创拍摄
其余均来自网络-
这几天去大新桥走了一圈冬至微雨,行人极少颇有种萧索的气息倒是遇到了一条狗、一只猫跟他们玩了好一会欢迎勾搭▼姑苏好时光独家代言萌宠时光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