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沉浸式rdquo新闻对

来源丨青年记者(ID:qnjzbj作者丨郭宇靖屈萌

导读

  年全国两会新华社推出“沉浸式”报道《听会》,借助创新技术将人民大会堂新闻场景重构,创造了每个受众都可感知的第二新闻场景,通过“5G+8K”的应用,实现了会场内外实时互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在媒体深度融合时代,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创新表现形式?年两会报道中,新华社推出“沉浸式”融媒体报道《听会》,通过多场景变换,让受众仿佛置身两会现场,将大会堂的温度一同传回,实现会内会外同频共振。相比以往虚拟现实或全景类“沉浸式”报道,《听会》借助模拟的虚拟环境,不仅提供给现场受众更加真实的体验和交互,而且通过融媒化手段进一步传播。未来,随着“沉浸式”新闻报道模式的优化,可将这类技术和报道方式应用在更多的新闻场景内,为5G技术在媒体融合中提供更多应用,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沉浸式观两会实现“民有所呼,会有所应”从郁郁葱葱的竹林到浩瀚无际的大海;从太空探测到高铁飞驰;从人民大会堂到新华社新立方演播室……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之际,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创新性地推出“沉浸式”报道《听会》,通过“5G+8K”技术直击两会现场,突破时空之壁,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听会体验。《听会》通过可视化技术将场景图片、动态视频、3D建模等要素结合在一起,利用新华社最新建设启用的“新立方”演播室的五面环绕式大屏幕,将人民大会堂新闻场景重构,创造了每个受众都可感知的第二新闻场景。在此次报道中,所有在演播室的受邀嘉宾,如同步入人民大会堂的万人大礼堂中,在现场声音、画面的实时同步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全国两会这一激动人心的国家历史进程。《听会》将脱贫、抗疫、教育、医卫、快递、社区等不同行业岗位的12位独具新闻性的嘉宾邀请到“新立方”演播室。医院眼科医生陶勇、海淀区法官王志勇、快递小哥王冠军等受邀嘉宾和现场观众一起,同人民大会堂的代表委员同步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并在现场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inxianzx.com/dxxzy/88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